2022年3月30日,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碳排放數據監管問題再被提及。這個話題,相信關注環保的朋友都比較熟悉了,3月14日生態環境部才剛公布一批機構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案例,環保在線也對此進行了分析,詳見【生態環境部公開4家企業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 還不趕快做功課】。
?
?
對此,發言人強調,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管理的“生命線”,事關科學決策、市場公平和政府公信力,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對包括碳排放數據在內的環境數據造假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同時,他還透露了一條重要消息——今年,生態環境部將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行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也有望加速出臺。
?
?
可以預見的是,在常態化監管下,碳排放數據以及其他環境監測數據的口子必然會越收越緊。且今年以來,已有多份政策文件聚焦了這一要點,如:
?
?
《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地方應高度重視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通過加強日常監管等手段切實提高碳排放數據質量,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相關工作。
?
?
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亦明確,為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需加強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具體包括碳排放計量監測能力和水平提升、碳排放基準數據庫建設、生態系統碳匯監測和計量體系完善等。
?
?
碳排放數據監管不僅目標要求更精準,相應的體制機制、技術方法等也都在持續跟進中。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也普遍認可“零容忍”的做法。相關人士分析稱,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是碳交易機制的命脈,造假行為將嚴重影響市場的公平性,對于“雙碳”目標達成很不利。不過,出于種種原因,當前部分機構仍有造假動力,且較為隱蔽,這一問題亟需解決。
?
?
因此,除明確的政策支持外,監管技術的升級也很重要。*建議,可通過物聯網、遙感技術、在線監測平臺等方法解決碳排放數據生成和驗證方面的真實性問題,引入第三方環保監測機構,實現控排方、監管方及核查方數據留存,完善數據鏈條,讓造假行為無可趁之機。
?
?
這一方面,先河環保基于碳監測、碳核算、碳核查技術推出的碳排放與碳資產管理系統、區域溫室氣體源匯分布反演系統等,在協助各地摸清碳排放底數的實踐中有著優異表現。而且,其“低碳云”環境綜合解決方案,也為“雙碳”目標貢獻出了技術力量。
?
?
從生態環境部發言人的回答來看,未來,碳排放數據監管相關機制、技術等都將不斷完善,“堅決向環境數據造假說不”正在加速落實。
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