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顯示,我們常見的水質類型有地表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地下水、海水、生活飲用水、雨水等等,其中地下水是很多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目前我國有400多個城市靠地下水供水。
?
?
因此保護地下水刻不容緩,而開展有效的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則成了首要任務。
?
?
日前,生態環境部與自然資源部相關單位在北京舉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就地下水、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方面達成合作共享協議,共同做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作。
?
?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臨近2020年年初,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收官,此次工程*構建*地下水三維自動化監測網,實現*和省、市等多級地下水監測網的聯動管理和數據信息共享服務,可分析無機、有機化學指標100余項,滿足國家地下水監測網水質測試和質量控制需求。
?
?
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由自然資源部和水利部共同建設,啟動于2015年6月,總投資達22億元,共建設完成20469個監測站點,工程編制了13項地下水監測標準體系,為后續水資源和生態環保監測網的建設提供依據。
?
?
在政策體系的完善上,我國也十分注重地下水的保護。
?
?
在2011年,我國出臺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2015年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
?
2017年、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修訂《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進一步完善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有關規定;
?
?
2019年,生態環境部聯合自然資源部等5部門出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其中要求到2020年,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并表示在2020年年底前,制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21-2025年)》。
?
?
2020年6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地下水管理條例(水利部起草)】。
?
?
近年來的發展,使我國也形成了一定的地下水監測網絡。有業內人士指出,地下水監測中共有三套監測網絡,分別由地勘部門、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建立。當前地下水監測過程中存在重復建設、數據共享較差等問題,這也是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
?
此外,也有*表示,分層、分區、分類的精細定量刻畫是地下水環境領域工作的需要和必然趨勢。
?
?
由此可見,在地下水的監測中,我國在今后的探索中或許會發生新變化。
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